年初一的踏春 103.01.30
午後偕牽手在住家附近踏春。
山城無處不飛花,櫻花已隨處可見,路頭巷尾只要有一株綻放,
往往在數百公尺外就很吸睛奪目,給新春增喜氣、讓寒冬添暖意。
▲樹苗園裡的一群土雞,跑來跑去找吃的,連帶雞爪所過之處,
雜草難孳生,省了除草、無須農藥、壯了樹苗、雞肉又結實…..
一舉數得,主人笑著如是說。
東勢是水梨的故鄉,這時節正值梨花綻放,
白花遍佈、一片清新,
漫步其間頗有新年新氣象的感受!
依梨花盛開的景況,如果夏天颱風不來攪局的話,當會是大豐收的..
▲瞥見枝頭有串梨,舉目所見,僅此一串,
是主人留來自用的嗎?
它是漏了剪枝而長成了的漏網之梨,
終將會為主人所棄,或淪為鳥食的。
以前年節常來上香的「圓通精舍」,古樸依舊,近傍晚已不見香客
▼路過民宅的圍牆上,畫著一幅山水畫,還提著詩呢!
趨前一看,似曾相識 (詩句與以前讀過的略有不同…..)
猜測是主人家的小孩,把所學的書法、山水畫用來美化自家的圍牆
把古代詩詞畫入牆,不論畫畫、書法水平,不管詩詞有何出入
在山城鄉間小路上當過客的老賴,覺得皆不損其雅興,該給個讚&好!
回到家上網確認,該詞句係出自 清代康熙朝宰相--張英的家書,典故如下:
據《桐城縣誌略》記載:安徽桐城有一 長百餘米 寬兩米的小巷,
名叫「六尺巷」。這首詩與《六尺巷》的故事有關。
張英的府第與吳宅相鄰。吳家蓋房欲佔張家隙地,雙方發生糾紛,告到縣衙。
張英的家人遂急速修家書一封到京城,意在讓張英設法施壓「擺平」。
張英閱畢,立即批詩寄回,詩曰:
「千里修書為一牆,讓他三尺又何妨?
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領會其意,就讓出三尺之地。鄰居深受感動,也讓出三尺之地。
於是在當地留下了「六尺巷」的美名。
▲國庫再有錢,政府不把關而讓政客任意揮霍的話,
就像這粗大朽木一樣,一片片剝落、腐蝕,
終會有再苛稅於民、引發民怨的時候….
親密家族彙總連結→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