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士林 原住民文化公園 104.09.02A
週三定例走遊連休2次,今日恢復,鑒於近日午後皆有雨,走遊不往山區去,
改遊故宮周遭公園---原住民文化公園、至善園、至德園,如附圖。
時程: 09:00捷運士林站 1號出口會合→255公車至劍南橋下車09:30→
走入劍南路51巷→園明寺→九蓮寺→湧泉寺→蓮池禪寺→婆婆橋步道→
→三修宮→10:40婆婆橋→10:50原住民文化公園→11:43至善園→
12:35富春居簡餐→後樂園→13:55至德園→14:20賦歸。
▲劍南橋下一隻落單的大白鵝,悠遊在外雙溪中,
該不會是趁蘇迪勒颱風侵台之際逃出的吧!
小心哦!台灣現在許多鵝肉店都是掛鵝頭賣鴨肉的呢!
刻意選走一段大馬路,讓休息兩次走遊的筋骨活絡活絡,
陽光忽隱忽現,沒風,悶熱,今天走遊會有 洗三溫暖 的效果。
▲路旁山坳蓄水池靜靜的流下一片片水幕,自成一寧靜的小天地。
新鮮的木耳▲、山蘇▼。
想到「菜價夭壽貴 30年首見」的報導,青菜怎變得不親民呢!
▲至善路二、三段上漸趨密集的房子 ….
一般神佛廟宇在農曆七月都會關閉主廟門放大假,一是謝絶好兄弟上門,
二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好兄弟們可以安心的放鬆一個月。
▲劍南路上寺廟多,毗鄰而建好幾座---園明寺.九蓮寺.湧泉寺.蓮池禪寺
劍南路許是眾僧尼有志一同修行,脫離世俗之風水寶地吧!。
▲天堂鳥又稱鶴望蘭或極樂鳥花,是原產南非的一種單子葉植物。
婆婆橋步道似較少人走,石階佈滿青苔,近日雨水多更顯濕滑,
雖有欄杆輔助,也得小心謹慎行走,畢竟是老骨頭了!
▲哈哈!又罰站了,”偏”他一下又何妨…….. (不知何處有公公橋 ? )
▲獨幟一格、別緻特色的門面
走過婆婆橋,跨過至善路,就是緊鄰故宮博物院的原住民文化公園。
▲石雕像展現泰雅、賽夏、邵、鄒、布農、魯凱、排灣、卑南、
阿美、賽德克、噶瑪蘭、雅美、平埔等各原住民族群特色。
栩栩如生的浮雕 (擇排灣族為代表▼ )
原住民文化主題公園,包括巨型紋面立體石雕、圖騰鐵雕、及黑熊、
親子梅花鹿的木雕作品等,公園入口廣場寬闊氣勢擎天,
向內沿著滿佈圖騰的長磚道信步而行,進到湖畔親水木廊道區,
水邊種植多種水生植物,沿路以石板製成的石椅、
石牆及各式圖騰地磚,配合生長的爛漫恣意的各式原生植物,
營造一個含有豐富生態及展現原住民生活的意象。引用:北市府網站
▲圓形廣場做為祭祀或文化活動的場地
▲原住民的紋飾代表了個人的身份地位,
唯有德高望重的排灣貴族婦女才可擁有手紋榮耀記號。(圖左)
▲動物養育區展現原住民朋友與動物之間的互動關係,
除了強調保育動物的觀念外,更反應了與萬物和平共存的美麗境界。
毗鄰故宮,遠離至善路,縮在一方、狀似葫蘆形的公園,
其後方像是遠離塵囂、清幽寧靜的小桃花源。
太太有家庭主婦們的媽媽經,▲
阿.歐吉桑們也有他們的趣事分享,▼
什麼好康的事呢? 老賴沒喵到…..
▲紋面石雕呈現泰雅族的紋面風俗,代表青年晉升為成人的精神標竿與
技能的認定,也是泰雅族人未來與祖靈相認的記號。
遠離市區的喧囂,這處清幽寧靜的小桃花源,很難得呢!
有來故宮,或路過,何妨入內一遊、小憩,駐足一下也享受哦!
今日的 走遊路徑圖▲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