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中研院3館與胡適公園 104.12.16
久聞國家最高學術研究機構”中研院”的大名,但不曾進去過,
感覺它不僅是研究機構,也是遙不可及、高不可攀的學術殿堂。
上周去參觀孫運璿紀念館,由其供民眾取閱的”2015書院台北”一書得知,
有幾個所館在固定的時間有對外開放參觀,引起得空去窺究竟的念頭。
今天大陸強烈冷氣團挾帶霧霾襲台,細懸浮微粒超標,達到「紫爆」程度,
所以我們不作活動量大的走遊,而前往南港中央研究院,
趁機來個劉姥姥進大觀園,參觀其院區室內的三個館---
胡適紀念館▲、歷史文物陳列館、民族學博物館以及附近的胡適公園。
由公車站牌旁的中研院郵局進入院區,▲走約300米遠,即可抵達”胡適紀念館”。
胡適自民國47年起因為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因此入住於此,
為一棟平式小洋房,佔地約50坪,正廳為胡適生前起居作息的地方,
有臥室兩間、書房、盥洗室、客房、客廳連餐廳各一間;
另外還有位於左側的廂屋,以及廚房、配膳室、傭人房間等等。 (註)
很不巧,紀念館的陳列室在整修中▲,明天才開放,我們來早了一天,
只能參觀胡適先生樸實與藏書豐富的故居,與在前庭院拍照。
(PS:室內禁止拍照)
接著來到中研院歷史文物陳列館,
本館為一座研究類型博物館,於2002年重新開幕,
1樓的空間試圖營造出進入地下墓室的情境,展出早期的重要考古發掘成果,
依序為龍山文化、殷商、西周與東周。
2樓的「歷史空間」展出居延漢簡、珍藏圖書、內閣大庫檔案、
中國西南民族、豐碑拓片、臺灣史料等文物。
展出文物、古物甚多,想要詳觀恐需時多日,今日係走馬觀花而已。
漢代畫象石 拓印: 自己動手做拓片
▲漢武梁祠東壁畫象
中國西南民族區的服飾、器具展示 (註)
▲西周文化的古物展示
▼殷墟文化(商代晚期)---左為牛方鼎,右為鹿方鼎 。 (註)
▲東周(春秋戰國) 之 散虺紋編鎛 (註)
▼內閣大庫檔案區有「滿族天下」、「官方文書」、與「科舉考試」等相關展示………
經久兄指引,老賴才沒錯過這
傳位 十四子 或傳位 于四子 爭議的”清聖祖遺詔”。▲
道光27年(1847)的金榜題名=光宗耀祖=榮華富貴=名利雙收
PS: 晚清重臣李鴻章是二甲第36名呢
▲明清兩代,每三年在省城舉行一次的武科考試,考中的人稱舉人。
▲武殿試大金榜---大金榜是內閣於皇帝親定甲乙後,以黃紙書寫,
唱名後由禮部官員舉榜,第一甲第一名進士率諸進士跟隨,張榜於東長安門外,
三日後,繳送內閣貯存。惟武殿試由兵部舉榜,榜張貼於西長安門外。
本件為道光二十四年(1844)十月五日武殿試大金榜。
▲殷墟文化(商代晚期)---三節提梁卣 (導覽人員說是鎮館之寶之一) (註)
▼東周文化(春秋戰國)之八瓣華蓋立鳥圓壺 (註)
紀念品館有些展覽相關書籍供翻閱參考▼
▼短暫知性之遊後,於歷史文物陳列館館前留影。
開館時間: 每週三及週六 09:30-16:30 免費入館參觀▼
(展廳內可攝影,但不可使用閃光燈。)
經過像台灣大學般的椰林大道,到綜合體育館旁的餐廳用自助餐 (下圖右建築)
提醒: 在中研院做學問得深入研究,切不可打太極 ?
午餐後,來到緊鄰歷史文物陳列館的”民族學博物館” 參觀。(網頁)
民族所博物館成立之目的,乃為配合民族學田野調查,用以陳列蒐集之標本,
作為學術研究之參考。目前每週三、六 09:30-16:30免費參觀。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及博物館的創辦人凌純聲先生的紀念展
台灣原住民文化展
特展項目:「未褪色的金碧輝煌:緬甸古典音樂的近代發展與多元再現」
特展的展示重心,在於博物館典藏的緬甸全套樂器「塞恩樂團」(hsaìng)
及相關文物,擴大涵蓋到這個樂團的原生表演藝術環境—宮廷歌舞傳統,
及其當代衍生樂種「緬甸古典音樂」 (註)
▲2015.9.16 開幕儀式影片之一: 緬甸 "nat kadaw" 祈神獻祭儀式
臺灣漢人民間信仰展示之一
穿戴華麗、顛破傳統,既是大清皇帝又是宇宙聖母的清海無上師。
1996年喧騰一時,連謝長廷都曾是其信徒的「宋七力」。
兩個各顯神通的人物,有否爭議就待後世評論了!
接著來到與民族學研究所有一路之隔 (研究院路) 的胡適公園。▼
胡適公園入口 (整點會有噴泉)
胡適先生手稿箴言牆,讓民眾重溫胡適先生的思想。
胡適公園,分前山和後山公園。公園裡,拱形門、噴水池、新穎涼亭等
引人入勝,又林木扶蘇、幽靜清雅,是漫步散心的好去處。
公園後山步道▼
在胡適公園留下首遊中研院&胡適公園的紀念照後,結束今天的遊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