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藏巖藝術村、客家文化公園 104.12.18
閒來無事想外出走走,信手翻閱”2015書院台北”一書,
選定路過多次都未能入內一窺究竟的---公館「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市定古蹟的寶藏巖寺
位於公館水岸旁的「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其歷史軸線除了
包含,更泛指從此廟附近延伸出的歷史聚落,
此聚落主要由六〇及七〇年代所興建的違章建築所形成。
這些建築依山傍水而建,蜿蜒錯落且複雜,呈現台灣特殊的聚落樣貌。
2004年,寶藏巖被登錄為歷史建築,以聚落活化的形態保存下來。
從2006年底,由台北市政府文化局開始進行聚落修繕的工程。
2010.10.02「寶藏巖國際藝術村」正式營運,以「聚落共生」概念
引入「寶藏家園」、 「駐村計畫」與「青年會所」等計劃,
用藝、居共構的做法活化保存寶藏巖,創造聚落多元豐富的樣貌。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搭起了聚落居民,以及駐村藝術家之間的媒合平台,
注入了寶藏巖新的生命力。
目前寶藏巖國藝術村設有14間藝術家工作室,
做為國、內外駐村藝術家工作及生活的空間。
除此之外,也規劃了排練室、展覽室及戶外展演空間。
從聚落下方臨河 岸邊的綠地眺望,整片的斷垣殘壁綿延成為歷史斷面,
更形成了閱讀寶藏巖豐富的歷史紋理與具歧異多義的空間結構的線索。
From: 官網
塗鴉? 藝術? 因人而異 、 見仁見智 !
孤立高牆的小樹,看盡 數不清樓起樓塌、繁華似夢的雲煙往事…….
▲陽光穿透而下,顯得乾淨、明亮,一掃老屋古舊腐朽的氣息。
▼再給它裝飾些綠意,添一些色彩,逝去已久的生氣與生命力再重現。
外表樸素莊嚴,正面有地藏王菩薩鎮守,名叫「寶藏塔」,興建於光復初期。
不時可見三三兩兩遊客(觀光客),穿梭於錯綜複雜的巷弄小徑間,
似在找尋他們往昔的美好記憶或童年回憶.
寶藏巖歷史聚落總面積只有3.97公頃,乃非正式營造過程所形成的聚落中,
由榮民、城鄉移民與都市原住民等社會弱勢族群,於都市邊緣山坡地上
自力造屋的代表,有歷史的特色。
2006年,《紐約時報》將該聚落納入台北最具特色的景點之一,
與全世界第六高樓,台北101大樓齊名。 (維基)
離開充滿滄桑、無奈感覺的寶藏巖老聚落後,來到公館商圈用餐,
吃什麼好呢? 有很多人排隊的應該就錯不了。割包&四神湯。▼
時間尚早,天氣依然不錯,續往附近的客家文化公園走走。
客家音樂戲劇中心的內部展示
回程途經螢橋國中▲ ▼聖靈禪寺
輕鬆的半日遊路徑圖▼
宜蘭、花.東、桃.竹.苗、中.彰.投、雲.嘉.南、高.屏.金.馬、國外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