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山自然景觀公園 109.03.06
台北花博公園進進出出已難計次,前天在Google找走遊目標,
發現位處花博公園北端的 自然景觀公園不曾去過,
雖因新冠疫情已減少外出了,但在每週一次走遊慣性的驅動下,
今天就選這 冷門的、重新開放部分的景點去嘗鮮、野餐去。
▼圖之1~4為不曾去過的景點。
1.此座曾經位於建國南路巷弄內的 王大閎 建築師自宅,
係2017年摹擬重建於北美館館南側美術公園,
並捐贈予臺北市政府進行研究與推廣教育。 官網
沒趕上志工的介紹,只能自行觀賞。
簡約的格局、布置,鮮明單純的色彩,明亮的設計,
流暢的動線,不大的室內空間,感覺最是適合銀髮族居住。
至於獨門獨戶、單樓住家+庭院,那只能往郊外、山區去求了。
途經 臺北市立美術館
▲封館整修的 台北故事館 (外觀還很亮眼呢!)
▼臺北廣播電臺(與北市警局圓山派出所共用.)
2.圓山文化遺跡
圓山兒童育樂中心是台灣第一所兒童樂園,園區的「昨日世界」
充滿許多仿古的閩式建築,饒富古早味,該中心2014年底熄燈,
時任市長郝龍斌原規畫為「城市博物館」,總經費高達11億元,
柯文哲上任後政策轉彎,決定改為「圓山自然景觀公園」。
仙人承露典故: 仙人雙手高舉荷花形大銅盤來承接露水,
等露水接滿後,再交給術士炮製長生藥,呈給漢武帝劉徹使用。
(劉徹不到七十歲駕崩歸西,在古代已經算高壽)
在這裡野餐,佐以欣賞古屋、仙人呈露、木棉花景,氣氛特別呢!
在這裡還可以看到一整排仿古、外觀完整的閩式建築,
饒富古早味,古色古香風格的景色,
彷彿墜入時空隧道裡,也易勾起思古之幽情。
(目前共有20棟閩式建物,有3棟類似三合院外觀,
其餘為獨棟建築,儘管平均屋齡超過30年以上。)
3.圓山舊兒童樂園
圓山自然景觀公園原為1934年日本人所建立的兒童樂園,
於103年關閉後經整建改名圓山自然景觀公園,108.06.15開放。
交通資訊:圓山捷運站2號出口,延玉門街步行約5分鐘即可抵達 ▲
開放時間: 圓山自然景觀公園大草坪區 : 全天候開放
親子景園等山區部份 : 每周一至日 上午8時~下午17時
目前該公園仍保留有摩天輪及旋轉木馬,盡管已褪色,
但睹物思景、抒情、追憶,仍吸引著民眾的到來。
4.山丘上的親子景園,是最高點,腹地不大但視野佳,
適合野餐、賞景、散心、小憩。
宜蘭、花.東、桃.竹.苗、中.彰.投、雲.嘉.南、高.屏.金.馬、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