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 白米甕砲台、仙洞巖、佛手洞 102.04.17
今日走遊港都基隆,空氣是溫熱的,
額頭的汗珠三不五時的滴下,
手帕是不夠擦用的了,這意謂著舒適的季節即將更替。
想出遊就得趕緊抓住春天的尾巴囉!
時程: 台北08:30台鐵區間車→09:18基隆→302(或301)基市公車→
終點站太白莊→徒步走上白米甕砲台→11:00基市302公車→
仙洞巖→11:15仙洞公園→12:00入仙洞巖內參觀→
12:20佛手洞→12:35基市302公車回市區→
基隆廟口午餐→14:18台鐵區間車歸賦。
總算出遊遇天晴 眾人一副好心情
特別是江大….HIGH到得意忘形
↑資料註明:整個白米甕砲台現只存砲台區尚稱完整,
原有兵舍、彈藥庫庫房、砲具庫…等設施,已不存在,
僅剩一間廁所留存完整 上圖。
( 仗可以不打,砲可以不發,
覺可以少睡,就是不能不給方便 啊! )
↑借問砲台入口何處走 依循砲口指引準沒錯
「白米甕砲台」(又名光華砲台)
位在基隆港西側的太白社區山麓,
海拔約70公尺,據信自西班牙、
荷蘭時期(約在三百多年前)
就開始有砲台的設置。現屬於國家三級古蹟。
白米甕砲台的規模是基隆港區五大砲台中最小的一座
白米甕砲台的左側有台電公司興建與經營的
「協和火力發電廠」。
三根204公尺高的煙囪已是
「仙洞巖」位於基隆港口西北側的山崖下,
是基隆地區最大的海蝕洞。
它深約80餘公尺,分為右洞及左洞,
左洞寬敞、右洞深邃,洞內壁上刻有多尊佛像,
還有清領時期文人騷客於石壁上所遺留的墨寶遺跡,
洞口更有一尊金色大佛像,可供前來的民眾流連欣賞及膜拜。
仙洞巖旁邊有登山石梯可達仙洞公園及聖安宮。
仙洞公園上有觀景亭,可俯瞰基隆港貨櫃碼頭作業船隻和
遼闊的海天風光,景致甚為優美。
「佛手洞」是在「仙洞嚴」右側約二、三十公尺處,
洞內有數個走道分別通往不同洞窟,別有洞天各具景觀。
走入洞穴有種探險掘密的新鮮觸動,
陰涼感受又如天然冷氣,十分特殊;
在最深遠處洞窟的石壁上(須稍仰頭觀看),
有天然風化形成像是我們人五隻手指節理之石手印,
唯妙唯肖有如佛手,故名佛手洞
↑回到基隆市區的廟口午餐,各自打牙祭,正餐小吃隨在你
基隆市是在慶祝?
這來自中國古代的傳說鯉躍龍門的鯉魚旗,
在日本大多展示到陽曆5月5日,作為夏天將來的象徵。
所以,鯉魚旗在日本人的印象中也就變成了
「在晚春的藍天裡密佈的東西」。

基隆、東北角景點彙總表連結 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