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在台北都會區的糶米古道 99.01.20
走遊時程: 09:00捷運麟光站→富陽街→富陽森林公園→
福州山森林步道→11:05石軍巖→11:20忠正嶺→中埔山→
11:30石泉巖步道→11:52糶米古道→
11:59糶米公廟→12:40吳興街→川東牛肉麵13:28→賦歸。
今日路程的前半段已走過幾回,是鳥瞰台北東區美景的好所在,
特別是眾所矚目的”一零一”雄姿,像是觸手可及的貼近在眼前。
隨著山勢的蜿蜒而上,它仍是大家捕捉的焦點。
↓石軍巖供俸達摩祖師,提供了下棋、打牌、自燴聚餐….等的休閒場所。
↑老劉的鏡中大乾坤吸引了多位老大哥、姊們的爭相注目,
頻頻嘖嘖稱美,這就是老劉在結束走遊後,
還獨自續攤至大安森林公園捕捉群鳥美姿的動力。
▲裡邊有供奉 孫中山與蔣介石神像的忠正嶺。
在台北市吳興街底,有一條隱藏在都會區裡的「糶米古道」,
自清朝中葉闢建至今,已有百餘年歷史,全長500級階梯,
半山腰還有一座「糶米公廟」,記錄著先民昔日挑米過嶺的足跡。
糶米古道自清朝道光年間起,
就是三張犁當地農民挑米前往文山、南港地區
買賣的必經之路。 糶米古道的「糶」字讀音同「跳」,
有「販賣米穀」之意,
所以糶米古道也可說是「賣米古道」或「挑米古道」。
另有一類似的「糴」字讀音則為「迪」,是「買米」之意。
顧名思義,糶米古道是先民挑米賣米之路,
相傳百年前賣米挑夫常在過嶺前的
大楠樹下歇腳,為感念神明庇佑,
眾人相約每挑一擔米過嶺,
就留下一碗米, 做為興建土地公廟的基金,
這座蓋在百年楠樹下的土地公祠,
就成了今天的「糶米公廟」。
「糶米古道」登山口位於信義區吳興街600巷100弄底,
雖然鄰近象山親山步道,知名度卻不如前者。
我們今天是由福州山走過來,
經新波嶺- - 糶米古道的最高點,
由此往下走,故走來輕鬆。
若由吳興街600巷100弄弄底的登山口走起,
則須往上爬360階,才能看到糶米公廟,
再往上爬百餘階,才能走到”糶米古道”的終點新坡嶺,
這可是有心跳130~的效果的。
漸漸雞皮鶴髮
看看行步龍鍾
假饒金玉滿堂
豈免衰殘老病
任是千般快樂
無常終是到來
唯有徑路修行(把握當下)
但念阿彌陀佛
宜.花.東、桃.竹.苗、中.彰.投、雲.嘉.南、高.屏.金.馬、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