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老街遊 97.10.25
週末假日想出去走走,
離家較近的景點有圓通寺與土城的承天禪寺,
都已走遊過N次回。再往南一點就是三峽了,
雖有706公車可達,但需停靠47站,
且今天是假日恐難有座位,是而改驅車前往。
依路標把車開到了三峽民權街,10點半不到,
近民權老街的路邊停車格都已停滿了,
只好往回找,在距離3~400公尺遠處才有空位。
(人生地不熟,車放停車格 ,才能安心遊覽)
三峽老街規劃為行人徒步區,藍天白雲下,
老街屋的紅磚建築更顯得醒目亮眼,
妝點過的外表,呈現著不服老的態勢,老當益壯、
精神抖擻的在向到訪的後生晚輩訴說它們有過的光榮與滄桑……。
已有一些遊客或漫步或穿梭在街道與商店間,
或參觀購物或小吃的….
充滿著悠哉、寫意的假日逍遙氣氛。
趁著尚未出現人潮,趕忙與牽手取景留念,
但已難避免路人甲、乙來客串當背景了。
三峽老街一般指的是民權街的南段,長約二百公尺,
其建築從民國初年留存至今。
房子上的刻字或代表姓氏、姓名、行號或店名;
而商家的店家匾額框大都刻著堂號、
店號或姓氏,和現在的商店掛招牌的方式不一樣。
不同造型的山牆樓面突出的部份,
通常中間部份較高,兩側較矮,
傳統稱為「山牆」或「牌樓」。
山牆上的圖形裝飾尚有寓意,
如花瓶象徵「平安」的意思,八卦是為了避邪。
建築材料的不同,老街屋的正面以紅磚為主要材料,
水泥粉光則是近年整建所用的材料,
房子內的牆壁則是以土埆堆砌而成。
多采的裝飾紋路在房頂的突出部份,
以及二樓的窗台下方有各種的紋樣,
有動物紋、中式紋樣、外國紋樣,看起來更美麗。
獨具特色的女兒牆指民權街正面上方加蓋的小牆,
有實心、鏤空和加裝匾額框等做法。
(文章來源:三峽鎮公所)
老街街道乾淨、整齊,街道兩旁井然有序,
懸掛有造型別緻卻各異其趣、
凸顯商品特色的招牌,讓老街充滿了欣欣向榮的活力。
這景況媲美日本,
讓我們頗覺得訝異&有點驕傲。
(但是走到祖師廟附近,剛剛驕傲的感覺就不見了….)
↑↓文藝氣息處處在 也沒忽略水溝蓋
出了老街來到享有「東方藝術殿堂」美稱的清水祖師廟,
相關報導謂:
﹝其建築雕刻歷時40多年耗時的工程,
一樑一柱,都展現了中國傳統寺廟藝術的極限﹞。
是以廟宇外觀平實,金色的琉璃瓦已漸失光彩,惟不失莊嚴。
該細加欣賞的是其內外的雕樑畫棟、龍柱壁畫等等的藝術雕刻。
下午觀賞李梅樹紀念館之後回程時,
祖師廟與老街遊客已是千頭鑚動、
摩肩接踵,走路都難了,遑論拍照…
開車前往者,可將車停在光明路的長福橋頭停車場,
先參觀祖師廟再走遊老街。或是停放民權路的路邊停車格,
先走遊老街再參觀祖師廟,收費都是每小時20元。
如此才不會造成三峽鎮民的不便,也毋須擔心愛車被拖吊。
三峽 老街 112.03.03(+庶民美術館) 99.12.19◎ 99.10.27
三峽 李梅樹紀念館 97.10.25◎
各區景點走遊記事連結表 :陽明山、台北、新北、基隆.北海岸、
宜蘭、花.東、桃.竹.苗、中.彰.投、雲.嘉.南、高.屏.金.馬、國外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