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萬華區 古蹟巡禮 104.12.09
氣象預報70~80%會下雨,心想今天走遊可能要暫停,改在家休息,
還是久兄積極,安排隨意遊逛台北市區,不讓惰性輕易成習。
主景點選定 --- 萬華區的西本願寺與中正區的孫運璿紀念館。
09:00大家約好在捷運西站的 1號出口會合,然後久兄帶隊走遊去。
除了行路匆忙的上班族外,西門町逐漸在甦醒中。
1.西門町現在已成為日本、香港、中國旅客來台的旅遊重點,
由這組豎立在中華路與成都路口的"自拍雕像”即可窺知。
2.▲西門紅樓(日治時期俗稱八角堂)建築為兩層高的三級古蹟紅磚洋樓,
其外觀為每正立面8公尺,1908年所建。
今為臺北市著名的文創藝文場所、展演空間與台灣同性戀酒吧聚集處。
3.台北天后宮,原名艋舺新興宮,俗稱西門町媽祖廟、西門町天后宮,
主祀天上聖母媽祖,廟址: 成都路51號,原為日本佛教真言宗之弘法寺。
由台北捷運西門站一或六號出口,步行數分鐘可達。
▲廟門兩旁的溫馨---等待濟助弱勢、貧困家庭度過寒冬的成堆”愛心白米”。
▲弘法大師(即日本真言宗創始人,傳說中製作日文字母「平假名」的空海大師)
弘法大師與台北天后宮的淵源典故 。維基百科
▲多亮麗醒目的彩繪門面啊! 看髮型該是適合敢秀也該秀的年輕人吧?
4. 1876年馬偕牧師創設的艋舺教會,其艱辛過程令人敬佩! (註)
也贊同長老教會對「退休軍公教人員18%優惠存款」的看法與主張 (這裡)。
5.艋舺清水巖祖師廟,俗稱艋舺祖師廟,主祀清水祖師,廟址:康定路81號。
是一座受道教、台灣民間信仰影響極多的佛教廟宇。
它與艋舺龍山寺和大龍峒保安宮合稱為臺北三大廟門,現為市定古蹟。維基百科
6.路過青山宮,因有誦經拜拜儀式在進行,未入內打擾。
▲橘子、柳丁已大量上市,香蕉價格依舊居高不下,1斤49元。
今天新聞報導,價高時期一顆1~200元的高麗菜,現在產地現摘僅需4元,
希望香蕉快豐收,能降個4~50%就夠了,別影響了蕉農就好。
日治時期萬華最著名的醫院之一「朝北醫院」,位於貴陽路、西園街口。
建於一九三○年代,建物轉角立面洗石子裝飾極為優美,
泥塑裝飾極具特色,尤以垂花飾最為特殊,在台北市屬罕見。
另二樓木作隔間尚存,尚可見原有醫院舊,
104.03.17已獲北市府通過,指定為古蹟。(註)
老街區就存有老建築,跟銀髮族一樣,任它百般美容、整容,
再怎麼維護,也僅是曇花一現,終究還是老態畢露的。
▼除非像"它"這樣,拆除重建,忘了我是誰.....
司法院第二辦公室前似有防範抗議的場景,不清楚狀況前,
記得聽老婆的的話:人多的地方不要去,所以久兄帶隊續前行。
8.來到中華路一段174~176號的"西本願寺"
西本願寺是台灣日治時期建於台北市新起町的淨土真宗寺院,
正式名稱為「淨土真宗本願寺派台灣別院」。
戰後西本願寺部份建築做為理教的理教公所及軍方和警備總部等單位使用,
二二八事件後,部份政治犯曾被囚禁於此,但大部分建築於1975年焚燬。
2011年5月起開始整修,2013年7月開放民眾參觀。
目前同時也是台北市政府文獻委員會的辦公地點。 維基百科
日據時期之西本願寺為當時臺北乃至台灣最大之日式佛寺,與東本願寺、
臨濟護國禪寺、曹洞宗佛寺等共同為當時重要佛寺之建築代表,
目前仍留存本堂臺座遺跡▼、地窖臺座、參道、鐘樓、樹心會館、輪番所
▲輪番所建於1924年,為當時和尚(或住持)宿舍,乃傳統日式木造建築,
其後略有增修,目前由民間團隊再利用經營中。
鐘樓現況
樹心會館 與其內部的 展覽▼
▲江大博學其來有自,當場解背包買新書,
不出數日,台北的城內舊事就可娓娓道來了。
這巨幅日治時期的台北鳥瞰地圖最是吸引大家的興趣,
紛紛尋找、比對今昔的市鎮名稱&關聯位置起來.....
11時許,參觀過西本願寺,續往下一景點”孫運璿紀念館”前進,
途經這家水煎包店,老梁存有昔日的美味回憶,強力推薦下,
11:10捨原計畫南機場山内雞肉而享受綠豆稀飯+水煎包了!
時程:09:00捷運西門站1號出口→2.西門紅樓→3.台北天后宮→4.艋舺教會→
5.艋舺清水巖祖師廟→6.青山宮→7.朝北醫院→8.西本願寺→11:10午餐。
時間還早,繼續下個 遊程:
台北中正區孫運璿紀念館&南門町三二三 (這裡)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