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大溪 老街半日遊 104.01.19
上午走遊了御城古道、齋明寺與齋明寺古道。
下午過大溪橋,遊大溪公園、老街,經月眉古道去參觀李騰芳古厝。
大溪橋位於大溪鎮大漢溪上,連結了瑞安路一段以及大溪老街,
2001年底從新翻修,其橋身採用和大溪老街相仿的巴洛克風格,
典雅浪漫的設計建築,使它成了大溪的亮眼景點與新地標,
與大溪老街連結,使大溪鎮成為桃園市的著名旅遊景點。
大溪橋,始建於清代,早期為以竹籠、石塊堆疊興建而成的竹木板橋,
昭和九年(1934),由日人改建為全長280公尺的雙孔鋼索吊橋,
民國50年(1961)時,已不堪使用,而改建成鋼筋混凝土橋,長度與吊橋相等,
民國52年葛禮颱風來襲,台灣省公路局再加兩個橋墩將橋修建復舊。
民國90年(2001)底,大溪橋被改建成為長330公尺,現代鋼筋混凝土橋,
不過橋樑兩側以鋼索懸吊,兩端橋頭入口為復古的拱門造型,
橋面兩側人行步道設計花台牌樓,讓整座橋樑外型呈現復古吊橋型式,
又富有巴洛克風味。
由大溪橋走上大溪公園,隨即為入口的楓紅所吸引,
就那麼一棵楓樹,整個園區就妝點得暖洋洋的,紅得好啊!
大溪除了好吃的豆干外,它的大陀螺也出了名,大溪老街及
大溪橋之間的中正公園裡,許多設施都可以看見有關陀螺的造景。
大溪老街建築型式和臺灣早期的傳統商家店街並無二致,
都是面寬窄、縱深長的 深長形 連棟店面住宅的街屋型式;
平常住家主要以紅磚牌樓立面搭 配紅磚屋,
商家則以石材精雕歐洲風格的拱門樑柱和繁複華麗的浮雕圖案,
呈現出以巴洛克風情為主的立面牌樓。
儘管日轉星移、繁華變遷,這三條老街尚能保留原貌,殊屬不易矣!
細賞老街斑斑的建築美景,依稀可見大溪舊日的繁華勝景………..。
大溪老街牌樓的立面型採用大量弧線,牌樓中央最高的突點-『山牆』,
有山尖形、半圓形、圓弧形等變化,頂端的『收頭』則有動物、植物、
幾何圖形各種樣式,十分特別。
▲身價早已非當年,還是回味昔日共享一盤麵、情深意濃的甜蜜時光。
▲來到大溪,不嚐嚐大溪豆干是有點說不過去的啦! 何況久久才來一次…..
▲民國83年武嶺橋二號正式通車後,取代了大溪橋的交通運輸機能。
參觀過大溪公園後為時尚早,一行人經”月眉古道”前往參觀
桃園市唯一的國定古蹟---李騰芳古宅。
可惜事前未做功課,吃了閉門羹,換得額外的鄉間漫走2公里。
▼國定古蹟是個寶,員警巡邏來簽到。
大夥兒當了一會兒門外漢,瞧了瞧宅外景觀後,漫步踏上歸程。
李騰芳古宅104.01.01~105.08.31進行修復工程,全區停止對外開放,
重新開館時間會另行公告。 (這也給我們再遊的誘因)
回程經過鳳飛飛老家,她的殞落令人不捨,真喜歡她的歌,也懷念她。
大溪一日遊時程: (上午遊程參閱這裡)
09:00會合於大溪交流道→09:40御城古道→10:10中正嶺公園→
10:34齋明寺11:20→12:14大溪橋頭→12:45大溪公園→13:00大溪老街→
13:15午餐(麵飯餃)→14:12大溪公園→14:52月眉古道→15:12李騰芳古宅→
15:34回到月眉古道→15:46鳳飛飛老家→16:15賦歸。
我的名 是孤單 風霜永遠跟阮走
雲作伴 風唱歌 飄浪的心無時定
思念親像山連山 一山盤過又一山
故鄉 故鄉 啊~你等我 等我唱出思念的歌
天地闊 路無名 濛濛浮出一個行影
天涯路 帶阮行 行入思念的山嶺
思念親像山連山 一山盤過又一山
故鄉 故鄉 啊~你等我 等我唱出思念的歌
思念親像山連山 一山盤過又一山
故鄉 故鄉 啊~你等我 等我唱出思念的歌
故鄉 故鄉 啊~你等我 等我唱出思念的歌